金秋九月,行走在萬源市舊院鎮龍潭河村,清澈見底的河流,寬敞整潔的柏油村道,錯落有致的鄉村住宅,主題豐富的民居墻繪,與房前屋后盛開的鮮花、蔥蘢的樹木連成一片,一幅美麗、和諧、文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作為川陜革命老區的一塊紅色沃土,萬源市先后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四川省茶業十強縣”“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縣”“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縣”,成功入選“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近年來,全市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力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發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老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產業發展
夯實鄉村振興“里子”
眼下,正是天麻成熟季。走進海拔1480米的永寧鎮雞河壩村山林,村民們正忙著采挖烏天麻,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個個烏天麻形態飽滿、肉質佳、個頭大,最大的猶如紅薯般大小。
“這是我們自己培育出來的烏天麻,七八兩左右,原生態仿野生種植。公司目前建了5個示范基地,今年可收獲烏天麻2000余噸,產值4000余萬元?!比f源市鵬和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汪鵬說道。
據汪鵬介紹,鮮天麻畝產在3000至4000公斤,純利潤達6萬元左右。按兩年的種植周期計算,每年每畝凈利潤可達3萬元左右。依托他們原有的市場資源,產品銷售形勢很好。
目前,萬源境內大宗上市的中藥材達160余種,大面積栽培的有50種,享有“萬寶之源,川東藥庫”美譽。全市仿野生種植的天麻達500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1.5萬畝,總產量5萬余噸,年產值超4億元。村民通過種植中藥材實現了多渠道增收,天麻、萼貝、百部等中藥村種植產業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此外,著眼于讓鄉村“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全市依托茶葉、黑雞、蜂蜜等特色產業打造民宿產業。將農業旅游、民宿和生態旅游融為一體,讓民宿彰顯特色、提升水平,豐富了“生態+”旅游內涵。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78.4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4.23億元,同比增長12%與11.89%。
美麗鄉村
擦亮鄉村振興“面子”
綠樹掩映,鳥語花香,生活恬靜,走進舊院鎮龍潭河村,宛若進入一片世外桃源。
“這幾年村里不斷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先后進行環境整治、道路瀝青罩面、線路改造等工作,還對村道兩邊的墻面進行了墻繪美化,村容村貌實現了大提升?!饼執逗哟妩h支部書記龐大兵笑著說道。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萬源市在這項重要任務上下了大功夫。
加快推進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現農村集中供水、照明和動力供電全覆蓋;舉辦和美鄉村、和美家庭、和美干部、和美市民等評選活動,弘揚優良家風,傳承家庭美德,興和美之風,建和美家園;探索實施“一村一主題”服務群眾新模式,實現“和美驛站”全覆蓋;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52個、垃圾中轉站24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新成效;建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5個。
紅色資源
為鄉村振興“鑄魂”
“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走進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仿佛一下子重回眼前。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以1000余件文物生動地再現了紅軍將士血戰萬源的歷史場景。該館也成為全市黨員干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先烈前仆后繼保家園,后人開拓進取譜新篇。近年來,萬源市持續發揚紅軍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為鄉村振興“鑄魂”。
“人可以離休但共產黨員永不會離休?!薄耙欢ㄒ鸭t色基因傳承好?!薄苡篱_在花萼山義務護林的事跡感動萬千國人。
2020年年初,萬源市在官渡鎮項家坪村啟動建設全市黨員黨性教育基地,打造周永開先進事跡陳列室,進一步挖掘利用紅色資源,為地方發展增添活力。
萬源市一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打造三張名片,依托“天然氧吧”的生態之美、紅軍戰場遺址、特色產業等,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綠色潤肺、紅色潤心之旅和富硒茶葉、舊院黑雞、蜂桶蜂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真正奏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曲。(馬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