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市場化“建管運”專項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理順開江縣現代農業園區運行中存在的運行機制問題,推動加速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市農業農村局在充分征求市級相關部門(單位)和開江縣意見的基礎上,牽頭起草了《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市場化“建管運”專項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改革工作方案》),已經市委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一、出臺背景
按照《中共達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推進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達市委改發〔2022〕3號)精神,我市在全市開展摸底調研,發現開江稻漁園區在實際運行中存在的管理協同不夠、建設資金不足、農事服務不優、集體經濟不強等問題,為理順稻漁園區運行機制,將其確定為原創性原動力改革試點,探索以市場化建設管理運營模式,整合資源、健全機制、創新模式,推動園區高效運行,助力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二、改革目標
通過園區集成改革,到2023年,園區集約管理、市場經營、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社會化農事服務“四大體系”全面形成;力爭到2024年,園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以上,基本建成田城開江“展示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和共同富裕“先行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重點任務
主要從4個方面開展16項工作。一是構建集約高效的運營管理體系。成立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和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產業園黨工委,架構“領導小組+黨工委(管委會)+鄉鎮”管理體系。出臺現代農業產業園運行管理規則,明晰職能職責和管理模式。成立開江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專項監督工作組,對園區規劃、建設、發展全鏈條監督。二是建立“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社會資本”市場運營機制。以市、縣屬國有企業為主體,建立市場化的投資運營平臺,統籌整合園區內的出讓收入、新增稅金、資源資產、基礎設施和融資指標。開展“三變”改革,將財政資金投入作價量化,由村集體經濟和國有企業分別代持占股經營。鼓勵國有企業采取入股分紅、注資混改、持股孵化等方式,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投入。三是完善社會化農事服務體系。搭建集勞務服務、生產托管、農資購銷、技術服務、農業氣象、便民服務、快速金融、科技創新、信息云等于一體的服務平臺,整合基層服務組織,出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政策。設立園區產業發展基金,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提高水稻保險保額。成立糧油、稻漁、水產產業發展農技服務隊,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引進一批園區發展領軍人才和專家團隊。四是健全活權拓能的集體經濟發展體系。探索建立園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引導村集體推進“三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推動村集體經濟開展合作經營,建立合作組織,多元化拓展增收渠道。制定園區項目投資管理辦法,財政直接獎補改為股權投資、設立基金、購買服務、承擔保險、貼息等方式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調整優化村集體經濟利益分配機制,推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報酬制度,切實保障成員利益。
四、保障措施
因該項改革工作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對跨層級、跨部門的協調要求高,為保障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解決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改革工作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適時動態調整強化執紀監督四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解讀機構:市農業農村局
解讀人:何國君
聯系電話:0818-2388407